在大多数人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,七十岁的陈志远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,每天清晨,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,他已然身着击剑服,手持长剑,在剑道上挥洒汗水,他的目光坚定,动作敏捷,丝毫不逊于年轻选手,这位古稀老人的心中,燃烧着一个炽热的梦想——站上世界击剑锦标赛的舞台,与全球顶尖剑客一较高下。“年龄只是数字,我的目标从未改变:参加世锦赛,证明体育精神永不老去。”陈志远的话语中,透着不容置疑的执着。
陈志远的故事,始于三年前的一个偶然契机,退休前,他是一名普通的机械工程师,生活规律而平静,一次社区活动中,他偶然观看了一场青少年击剑表演,被这项运动优雅与力量并存的魅力深深吸引。“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——那个热爱运动、渴望挑战的灵魂。”他回忆道,尽管家人起初担忧他的身体,陈志远却毅然报名了当地击剑俱乐部的成人班,从握剑姿势到基本步法,他从零开始,像小学生一样认真聆听教练的每一句指导,起初,肌肉酸痛和体力不支常伴左右,但他从未退缩。“击剑让我找回了活力,每一天都充满期待。”他笑着说。
他的训练日常,堪称一部励志史诗,每周六天,他雷打不动地前往俱乐部,进行两小时的高强度练习,热身、技术打磨、实战对抗……每一项他都一丝不苟,击剑运动对反应速度、爆发力和耐力要求极高,年轻人尚且感到吃力,更何况七旬老者?但陈志远用科学方法弥补年龄的局限,他结合太极拳练习提升平衡感,通过游泳增强心肺功能,甚至自学运动营养学,精心调配饮食,教练李伟坦言:“起初我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,但他的坚持令人震撼,他的进步速度超乎想象,如今已能熟练运用佩剑的攻防技巧。”

在击剑场上,陈志远选择的是佩剑项目——一种以劈砍为主、节奏极快的剑种,这项运动需要瞬间决策和迅猛动作,对任何年龄的选手都是考验,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冷静的头脑,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,他的剑法不追求蛮力,而是讲究时机与策略,常以巧妙的佯攻和精准反击让对手措手不及,去年,在省级老年击剑邀请赛中,他首次亮相便夺得铜牌,一战成名,许多年轻选手被他击败后感叹:“陈老师的剑下有智慧,我们输得心服口服。”
逐梦之路从不平坦,身体的自然衰老是最大挑战:关节磨损、恢复速度慢、视力下降……这些都无法回避,一次训练中,他因步伐过快扭伤脚踝,医生建议休息一个月,但他仅两周后就重返剑道。“疼痛可以忍受,但时间不等人。”他平静地说,更难的或许是外界的质疑,有人嘲讽“老人就该在家带孙子”,甚至亲友也劝他“别折腾”,但陈志远从未动摇:“体育属于所有年龄的人,如果因为年纪就放弃梦想,那才是真正的衰老。”

他的故事逐渐传开,成了当地体育圈的一段佳话,俱乐部里的年轻人称他为“陈爷爷剑客”,他的训练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数万点赞,体育心理学家张明教授评价:“陈先生展现了‘积极老龄化’的典范——通过持续挑战自我,保持心理年轻和身体健康,他的行为正在改变社会对老年运动的刻板印象。”更令人触动的是,他的行动感染了众多同龄人,附近社区的退休老人纷纷加入健身行列,有的学习游泳,有的尝试瑜伽,形成一股“银发体育风潮”。
陈志远正为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的资格赛全力以赴,根据规则,他需先通过国内选拔赛,积累足够积分才能代表国家出战,这条路充满强手,但他信心不减:“我知道困难重重,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。”他的教练团队已制定特训计划,重点提升他的连续进攻能力和体能储备,未来半年,他将参加多场全国性赛事,为梦想铺路。
世界击剑锦标赛作为国际剑联最高级别赛事,历来是年轻选手的竞技场,历史上罕有古稀选手参与,但陈志远的目标不仅是创造纪录,更是传递一种信念:“我想告诉所有人,七十岁不是终点,而是新起点,只要心怀热爱,人生永远有无限可能。”他的家庭也从最初的不解转为全力支持,妻子每天为他准备营养餐,孙子则骄傲地向同学炫耀:“我爷爷是击剑运动员!”
在体育精神日益多元的今天,陈志远用手中的剑划出了一道璀璨的轨迹,他的故事超越了胜负,成为一曲关于勇气与坚持的赞歌,正如他所说:“剑尖指向的不仅是对手,更是生命的高度。”无论最终能否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这位古稀剑客已经证明:梦想没有保质期,激情永不褪色,他的每一步都在重新定义“老年”的含义,也让世人看到——体育的真谛,在于永不停歇地追求卓越。

    
发布评论